以前小時候很不懂事,貼作品都是寫多少貼多少,很多甚至都不留任何庫存,以至於bug一堆不說,很多文句也因為寫的時候沒注意超混亂。
總之那時候有很多之後找回來修的時候覺得真是丟臉死了可是又很好笑的各式錯誤,也就是因為是個小朋友嘛!(欸?)
寫作幾年下來,對於校稿這件事算是越來越講究,但我龜毛的點往往不是錯字,也不是修辭(不過也是會設法改得通順一點啦,如果那段重看連我自己都看不太懂的話)。
也不是說我覺得錯字不嚴重,而是這種東西(?),身為作者原本就會具備了自動略過的機制(不對吧###),呃,我是說,反正我真得很容易看不到,所以雖然看到我當然會改,但沒看到也就只能隨緣了,我是真的無法為了一篇作品中希望達到零錯字的狀態,而一校再校。
至於問我最龜毛的部分,好像之前也曾經說過了,就是稱謂。
我真的是非常在意稱謂的人,正確來說是一個人對另外一個人的固定稱呼。
也不是說在寫得過程中不會遺漏,實際上,因為我的長篇作品人物一向就多,而有些角色很容易就是大家對他的稱呼都不同(也是因為那些角色名字很多啦XD),在寫的時候還好,放著一陣子要回去寫就頭痛了。
而我是真的很容易因為覺得這個人好像不是這樣叫那個人,而只好整篇搜尋,去研究那個人到底是怎麼叫的。
說到這個,就覺得Granchin大叔真好,他叫昭晞的時候我完全不用苦惱,因為他幾乎每種都會叫(不
要說這種堅持很無聊也是,而這也許是因為我自己本來就是蠻在乎這點的人,所以在校稿時,這就變成我無法草率處理的重點之一。
而且我也一直覺得,一個人用怎樣的方式叫另外一個人,這也算是暗示了這兩個人的關係。
(這點甚至在某些作品中,我會透過角色點出來,而且我印象中不只一個地方XD)
而第二個在意的點,我想是情感的連貫性。
這點是還蠻抽象的。
這裡講的不是個性,或者說不完全跟個性有關,個性通常就是用對話呈現,這點需要磨也需要跟角色相處得夠久,急不來。
但是情感方面,大概就是一個角色對於一件事情的觀感以及處理方式之類,以前我都很容易自己想怎樣就怎樣,但越是最近,越會想要站在那個角色的立場去想,去揣摩在這種狀態下,該角色到底會有哪些反應。
而校稿的時候就是從前後這些個不同事件,去確認這個角色這樣子做到底合不合邏輯(這也算是我修bug的重點)。
話說回來,最近校稿的時候很容易就會陷入自戀的情緒中(汗)
雖然很不想這樣子,但又不自覺的就會冒出「我這段怎麼寫得這麼好啊!」的想法,超糟糕的。
不過身為媽的如果不能多愛一點自己的作品,又怎麼能夠奢望別人會愛這些孩子們呢!
(但這麼說有點像是歪理就是了XDDD)
結果雖然正題但卻好像說不下去了XD
果然我還是要離題才可以廢話一堆嗎?(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